当前位置:宝鸡信息网  -  本地文章  -  旅游

凤翔东湖

2022/1/27 16:16:55

评论:0

浏览量:185

 凤翔东湖

凤翔东湖

凤翔东湖是美名满三秦、佳景传四方的一所古园林,位于县城东南隅,距离古城东门只二三十步。

    凤翔东湖位于宝鸡凤翔县城东关,是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。凤翔东湖古为“饮凤池”,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,在此饮水而得名。凤翔东湖系大文豪苏轼在古饮凤池的基础上修建而成,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。宋仁宗嘉佑六年(1061年),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,倡导官民疏浚扩池,引城西北凤凰泉水注入此池,并种莲植柳,建亭修桥,使湖既可以灌田,又可供游憩。因湖在城东,所以命名为“东湖”,与杭州西湖雅称“姊妹湖”。
  上古时期,这里就有一池清澈的水。据《竹书记年》载:“商王文丁十二年(周文王元年),有凤集于岐山。”相传,这只彩凤飞翔过此时,曾下饮水。苏轼有诗云:“闻昔周道兴,翠凤栖孤岗,飞鸣饮此水,照影弄毵毵。”即此写照。人们遂称此水为“古饮凤池”。

  宋仁宗嘉佑六年(1061)十二月,苏轼以一代文豪,作凤翔府签书判官。第二年(1062)他于政务之暇,倡导官民,相度地形,借“古饮凤池”扩大疏浚,引凤凰泉水注于湖,沿堤植柳,湖种菱荷,可供灌田,可资游憩。建“君子”、“宛在”二亭。以湖在城东,因之命名“东湖”。到今天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

  进得典雅辉煌的湖门,柳荫夹道,花香袭人,湖的整体,西面护城河,东倚传说的古秦城,恍如背山傍水,为湖光增色不少。入其境,令人有心旷神怡的感受。

  东湖分内湖与外湖两大部分,总面积约14公顷。东湖亭、台、楼、轩主要分布在内湖。沿湖的中心区“古饮凤池”月门而进,以两段石桥,一条花径,三方沙洲为限,把湖划分为南、北、中三个连续空间。亭、台罗列其间,布局十分典雅。各具一格的“断桥亭”、“君子亭”、“小娇亭”、“春风亭”、“鸳鸯亭”、“会景堂”彩绘绚烂,景色宜人。一叶扁舟,数声歌唱,穿“晓镜桥”而过,水映倒影,风动波掩,实有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的情境,湖西南岸有“望苏亭”;东岸有东坡在此洗过“天石砚”的“洗砚亭”;有藏春色于古树花丛中的“来雨轩”;有拔地凌空的“一览亭”,拾级而上,极目四望,雍野风光,尽收眼底。

  北岸的“苏公祠”内有名传古今的“喜雨亭”、“凌虚台”,还珍藏着东坡的真迹竹、兰、菊、梅画及墨迹石刻多种,其运笔挺拔,构思超俗,令人神驰。

  外湖的山庄、曲桥正在修葺中。

  东湖每值仲春,游人如织。柳絮纷飞犹如雪花扑面,东湖柳遂名传遐迩,位列凤翔“三奇”之首。

  清初大诗人王士祯(号渔洋)咏东湖诗云:“复有东湖约,来当暮春时。湖似郎官好,名因学士传”。这是他对东湖的高度评价。随着对外开放,振兴凤翔,东湖这颗朗朗明星,已吸引着国内外的佳宾贵官联翩而至,吊古观今,陶醉于美的巡礼中。


上一篇:宝鸡炎帝陵    下一篇:宝鸡周公庙
评论 
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!
发布评论:
评论内容:
验证码:
点击更换图片
看不清?换一张
  • Q Q: 75225801
  • 微信:
  • 客服微信二维码
  • 公众号二维码
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
微信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25 “宝鸡信息网”版权所有  |  ICP证:陕ICP备20009203号-2  |  技术支持:信息发布网站大全  阿里云|  陕公网安备 61030402000039号
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,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,交易风险自负!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,举报信息、删除信息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