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岐民俗村
西岐民俗村地处岐山县城西北的周公庙景区,南临西宝北线,岐周公路纵贯南北,交通便利.区城内有"农家乐"民俗旅游接待户160多户,餐饮接待能力5000余人,住宿床位600多张.文化积淀深厚,民俗风情浓郁,田园风光优美,以岐山臊子面为龙头的名优小吃誉满大江南北.
西岐臊子面之所以名扬四海,不仅有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配料,而且有其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底蕴。据传,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喜欢狩猎。有一次,他意外地获得了一条蛟龙,就吩咐将士抬回兵营,下令让厨师把龙肉切成碎片(今人称臊子),骨头煮成汤,然后在 另一个锅里煮上面条盛在碗里,加上做好的肉,浇上龙骨汤,自称为蛟龙面,其味道格外鲜美。当时由于肉汤很少而将士很多,周武王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,就 下令把蛟龙肉平分在每个人的碗里,先吃者只能吃面,不能喝汤,汤要倒回锅里,备后来人再吃。正是由于周武王的这一英明举措,使广大将士倍受感动,在随后的 战争中,周武王屡战屡胜……几千年过去了,时至今日,这里的农家人仍保持着只吃面,不喝汤的传统习惯。
岐山县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,是周文化的故乡和摇篮。周文化孕育的岐山民俗饮食文化丰富多彩,成为中华民俗饮食的瑰宝。
改革开放以来,岐山县委、县政府在发展旅游经济中挖掘周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积淀,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省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创建了西岐民俗村,开展了“吃岐山臊子面、住农家院、体验西岐民俗风情、领略农村田园风光”的“农家乐”民俗文化旅游活动。西岐民俗
村火了三秦,名扬国内外。目前民俗村民俗定点接待户已发展到5个行政村、15个村民小组的200多户,从1998年以来,已接待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万人次游客,年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,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千余人,被誉为“陕西民俗第一村”。